看完了《三部六病》,刘绍武讲述,宿明良整理,太原市中医学会太原市三部六病研究室1985年版内部资料。前几天我家附近的一个综合门诊部想让我帮忙给他们做做宣传策划,他们的特色就是使用刘先生的三部六病理论来给人们看病开药,同时给了我这本书。关于刘绍武先生,绝对脑淫大家!我前几天在书店里看到了他的传记,是百大名中医系列里的,在网络上也有三部六病的主页,www.sblb.net 三部六病理论,是刘先生研究魏晋时期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并参考了如《金匮要略》等其他方剂学书籍,博采众长,取精去糙,将其中各条目所列病征以及对象药方归类总结之后,发现了方剂学的规律,又通过临床验证不断完善,形成了中医方剂学理论,说白了就是“对征下药”,有什么病征就选用什么药。同时照顾药性的相克中和、药用效果和作用部位,药物间的替代关系,特定药物的特殊使用方法等等,形成了刘派系列汤丸散剂等内服方剂。屡试不爽,所以就成了三部六病的方剂学理论,授徒以流传。同时,刘先生还根据三部六病理论,校正了《伤寒杂病论》等古医书里的错误,且都是由临床实例的,不是妄言。

  《三部六病》这本讲义通俗易懂,融会贯通古今中外,将病理与药理结合解释,让我这个门外汉看都很容易理解,明白。那个综合门诊部这几天正邀请刘先生的孙子来院讲学,据说不但那些医生,其他听课的,护士、会计、勤杂等等,都学会怎么给别人看病开药了,一般是先拿自己开刀。嗯,我在看此书过程中也大有跃跃欲试之举,因为这讲义说得太明白了,抓住主证,配以主药,再加副药,进可攻退可守,有补的就有排的,有热的就有寒的,再加甘草以通内外,貌似中医方剂学就是这么简单。尤其是此书中间一段,说复合证怎么配复合方,就是简单的排列组合,煎服法一般都很简单,既然所有选用的药都不是很极端的,任意搭配只要对症下药就不会出问题,病早晚会好的。难就难在诊断上了,虽然刘先生列出了各种病的特征病征,但要拿准了,一方到底,那还是得有些信心和诊断经验的了。就说号脉吧。我今天本来想给我们一个同事诊一下,他颈背强硬,是表火太阳证,如果开方的话,内必有葛根一味,但我又拿不准,恐怕是阴极阳越,就想给同事号脉。不过我从来没切过脉,寸关尺在哪儿都不清楚,摸了半天也没摸明白,哎,就悻悻而走矣。

  嗯,既然是排列组合,我就想到了阴阳八卦。三部六病,就是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又分别对应阴阳的不同病症。刘先生提出了一个水桶模型,说人就是一个水桶,表部就是皮肤、呼吸系统等和空气直接接触的部分,就相当于桶外壁;里部是消化系统的那一连串平滑肌,相当于水桶的内壁;半表半里部是心脏、肌肉、骨骼等等,主要是循环系统,相当于构成桶的材料。三部六病,阴阳组合,就是一个卦象。一共有六十四种,也就对应着六十四种基础方剂组合。如果算上四诊八纲,望闻问切为四诊,表里阴阳寒热虚实为八纲,就一共得有二百五十六种方剂了,比较繁杂了。不过刘先生给出的就是十二种基础方剂,分别代表三部的寒热虚实,这等于把“阴阳”二纲拆成了四个病症,从二百五十六到十二,一下子就疏朗的许多。如果根据八卦确定六病组合,利用八卦推演的技巧找到相应的相克方剂,再把那十二种方剂按照得到的相克方剂搭配煎服,我感觉可能会更容易操作一些了。

  我还向那个综合门诊部建议建立症状—方剂数据库,到时候就让病人在电脑里点击自己身上都有啥病症,然后按“enter”键,就自动开出可以使用的药方了,这不是更方便么?那个门诊部说他们现在已经是这么做了。除了一些特定的病症需要特定的方剂,一般的六淫致病,都可以这么做。火燥暑风湿寒为六淫,这是整体病症,也有可能是在局部有明显病症,这是得在整体方剂中配入对付特定部位病症的方剂,才能缩短疗程。刘先生给出的整体调治的方剂系统,都是需要一个月至半年的疗程的,疗程不到,即使病症消除了,病也不算治好。这总会让着急的人更着急,所以就出了一系列专门针对局部的或者特定病的方剂组合。看刘先生给出的局部方剂,让我很开眼界,这是真功夫,用简单的八卦理论是得不到的。刘先生用中药方剂治疗神经病、肿瘤、癌症、糖尿病、胆结石等等,有很多还是现在医学界很时髦很挠头的疑难杂症,刘先生虽然也有找不到的,比如说癌症康复后怎么清洁血液的高效特定方剂他还没找到,但大多都给解决了。而用的理论仍旧是三部六病理论,只是其中用药上用了可作用于特定部位的草药。比如说糖尿病,此书中说当年胡适先生也得过糖尿病,多方医治不得成功,后来找到上海的一个老中医,老中医建议他用黄芪四两煮水喝,调节中枢神经,然后就好了,还说当时美国因此还大量从中国进口黄芪,嗯,神了!这玩意儿。

  《本草纲目》里两万多条目,刘先生在这本儿《三部六病》里统共提到的不会超过五十味,并且说如果某药一时找不到,可以用什么什么代替。如果仅是五十味就能医好大部分疾病的话,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开个药铺了,用不着买太大的柜子,且里面除了人参比较贵重之外,其他的都是便宜东西。刘先生行医是在解放后资源匮乏经济不景气的那段时间,不能用太多太好太稀有的药,所以这本书里提到的都是很平民的药。而且刘先生注重诊断准确的时候也说到了,倒不是怕误治使病情加深,因为他用的药及量都是很保守的,点到为止的,他主要是怕浪费资金浪费药材。这就使《三部六病》这本书里处处都体现出了经济性,而且诊断、用药等等都如艺术一般,花样很多的。

  我前段时间搞了一本儿外国本草图鉴,和看《本草纲目》一样,都是抱着博物学的态度来欣赏的。而且原来我还学过法医里的毒理学,看国外的本草纲目并不觉得陌生。既然同样属性的药可以互相替代,那么中医方剂学就有可能在国外开花儿,利用国外的草药配成方剂治病救人,也算是弘扬中医了。许西医在中国有地盘儿,我想就得许中医也能走出国门去。现在是地球村儿,我们身边儿除了中医西医,还有藏医、蒙医、印度医、泰医、阿拉伯医等等,各国风味。我跟那综合门诊部说,现在的人看病观念得需要转变一下儿了,不能说我认准了什么,或者说一般、传统认准了什么,看病也能看得很有个性,“我选择这么治”——病人应该有这个权利了。而且从《三部六病》的一开始的理论叙述中可以看出来,中医本身就分了三个独立的大类,这三大类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治疗角度是各不相同的。三大类是:外敷、刮痧、拔罐子这样的,从表部入医的;针灸,从半表半里部入医的;方剂,从里部入医的。西医好像也分了好几大类,放疗、化疗、手术、药物等等。本身就是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的么,而诊断和病理学上我感觉则是通用的,不必分古今中外,只要能找到哪儿得病、得了什么病、病根儿是什么,在不浪费的前提下,我觉得都应该给用上。这就跟一个人饿了,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好长时间没吃饭,就是得饿;但具体要去吃什么来解决这个“饿”,吃中餐吃西餐,则是五花八门的了。

  最后就是看了此书对我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也有很大裨益,那些小说里往往会提到某人用了什么药方,来暗示谁有什么身体不良,揭示谁是良医还是庸医,谁对谁动了什么心机。如果说扎针,那么多穴位,读者不一定能马上反应得过来,但列出一个方子十几味药,稍微得过病吃过汤药的人都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来,久病成医么。如此就能达到话里有话的目的。我现在回想起《金瓶梅》《姑妄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红楼梦》等等,哪里都提过用什么药了,一下就感觉到那小说的深了,一下就觉得如果不看看《伤寒杂病论》或者《三部六病》什么的,那么多中国古典小说就算是白看了。

  散说了不少,我倒不是为了在这里给那个综合门诊部做广告,也不是鼓吹三部六病理论,不过就我目前的造诣吧,你要是有什么病,咱们不能望闻切,你说说病情,说不定我能给你开一个方子帮你调养调养,说不定能把你的病治好呢,总不会把你治死就是了,这个你放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