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力怪神"与 "功夫孔子"

蒙克
BBC中文网记者

周润发在电影中领衔主演孔子的消息估计会让孔圣人大跌眼镜(要是两千年前有眼镜的话),因为"子不语乱力怪神",现在却偏偏要由以演"乱力怪神"出名的艺人来演孔子。

在《卧虎藏龙》扮演功夫大师的周润发,曾经在许多香港影片中扮演争勇斗狠的黑道人物,现在他要在即将启动的国家投巨资拍摄的史诗影片《孔子》中扮演这位至圣先师。

据导演说"周润发演孔子有不可替代性",这个"不可替代性"不大可能指他学养深厚,估计是说他的知名度。就像用孔子的名气推销诸如"孔府家酿酒"、"三孔啤酒"、"孔府香油"这类现代商品一样,电影制作公司希望用艺人的国际知名度推销古典的儒家圣人。

中国投1.5亿元巨资拍摄《孔子》似乎是近年来儒学热水到渠成的结果。由官方主持的公祭孔子仪式已经进行了多年。去年北京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上,大批演员扮孔子的弟子登台演绎了各种儒家理念。近年更有人通俗解读本来已经十分通俗直白的"孔选",使解读《论语》变成了商业成功。

和谐理论?

面对中国前几十年经济发展,社会发生巨变,官方意识形态出现混乱和真空状态,更有学者提出要把儒学超出学术范围,发展儒教,并立为官方意识形态,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作为政治哲学,儒家强调社会等级和尊卑秩序,儒家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或"天人相应"之类的说教,直观地将社会秩序类比于自然秩序,并接受其合理性。

而之前的马列理论则强调社会矛盾在经济上的必然性,认为矛盾爆发会解决并促进社会和历史发展。同马列主义一样,自由主义和人权理论都具有很强的分析性和揭示性。因此相比较而言,宣扬调和矛盾的儒学等传统伦理更适合为中国特色的和谐作注脚,因为中国特色往往被总结成"不争论"、"不折腾"这类模棱两可,理论性差而适用性强的特性,如英国智囊总结出的"北京共识"。

软实力?
"子不语乱力怪神"

宣扬儒学首先有维护国内社会稳定和政治合法性方面的含义,因为社会控制除了要依靠经济力和政治力外,还需要道德感召力,也就是软实力。据说时下中国监狱系统中也流行"儒学服刑"和"孔子讲坛",用儒家伦理改造囚徒。

除了对内的社会控制,对外宣扬软实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关注。在奥运前后这一年时间,随着中国民族主义讨论空前热烈,中国的"软实力"成了重要话题。

在奥运前中国电视台发起奥运频道的直播现场,中国著名电视女主持人胡紫薇通过镜头对全国人民慷慨激昂地谴责其夫(另外一名电视名嘴)的婚外情,她捎带提到中国缺乏"软实力",说中国在不能出口价值观前很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被胡紫薇引用的法国前外长Hubert Vedrine曾经描述美国实力的时候,强调了美国的"软实力",即美国的文化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

孔子学说和儒家的政治伦理是否能代表中国的"软实力"似乎在于儒学宣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社会共识。就像孔子两千年前究竟说了什么?孔子是不是长得象周润发?似乎没有于丹解说论语重要,没有周润发的吸引力重要,因为后者才具有现实意义。

"儒学糙粕"

孔子及其学说其实一直充满争议。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政治运动将孔子作为封建伦理和政治保守的代表大加批判。即使在今天"孔子热"和学习儒家经典"读经热"也充满了争议,比如儒家学说里面维护帝王皇权,男尊女卑和等级观念等一直被视为糟粕。

批评者还说,孔子当初诛杀少正卯,就相当于后来斯大林式的肉体上消灭学术和政治异己。

在当今多元化、国际化的中国社会,要确立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即使有官方支持,孔子说教和儒家思想要取代其他现代社会学说绝非易事。或许只有那些能够同现代学说和社会伦理并行不悖的儒学教条能够发扬光大,比如"子不语乱力怪神"。

两千多年前,孔子能够重视经验,不信超自然能力和其他神奇功夫,显示了一定的科学实证精神。不过等《孔子》史诗影片横空出世的时候,免不了要同其他讲"乱力怪神"的电影争夺观众。

====

周润发咸鱼翻身,一跃而为“国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