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品的创造性

鲁汉

虽然人们往往不会这样想,但事实上任何文字作品不过是一个既定符号组上的某一个排列组合。为了讨论方便,不妨假定这符号组是中文或英文字符,于是任何文章作品只不过是这些字符的一个组合排序而已。

这样一看,我们就知道实际上很容易写一个计算机程序,一旦开始运转,很简单地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组合,便不仅可以写出世界从古至今所有的已经被写出的,而且还会写出所有在将来才会出现的作品。每个人的每一篇小学作文,李白,海涅,曹雪芹,莎士比亚,都不在例外。(应当承认,这个神一般的作家会产生大量的让人莫名其妙或超现代的作品,而且还需要用户的非凡的耐心。)

既然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被这样一个毫无头脑的程序写出,那么我们还有任何根椐判断作品的创造性吗?

对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哪?因为上述的那个程序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也要等地球毁灭多少次之后才会写出红楼梦。

对这一问题的思索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这样一个命题:一个作品越容易被计算机产生,我们便越有理由说它包含的创造性不高。

数据库(Database),信息汲取 (Information Retrieval), 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等技术的在近期的发展,证实了把一些现有的事件,年代,传记,地理,天文组合起来,甚至发现其中的某些关联,是计算机通过机械的步骤就可以作到的,于是不属于创造性。一个作品,越是接近一个运用以上技术所产生的报告,我们便越有理由在创造性上给它打一个低分,不管里面包括多少知识。反之,大家也可以想象,不算上面讲的那个枚举程序,用任何机械的手段,人们也不可能写出一本战争与和平。

绘画作品可以看作pixel 的组合,于是可以同样地写一个简单的程序画出所有可能的绘画。同样地,艺术家的价值在于那一程序所需要的时间是不现实的。但有的现代绘画作品开起来很容易被机算计用别的手段产生,不由不让人怀疑它的创造性。比如说,在一个博物馆,一个被陈列的伟大作品看来是一块红布。

一些现代文学作品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这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是对行形式和传统的突破。第二是以类似机算计的机械方式去创作的结果。当然这两者本不互斥,可以同时成立。